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東方人患胃癌機會較高 延誤治療減低治癒機會

09-12-2020
stomach

在本港,胃癌亦是第6大常見癌症,胃癌於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胃癌每年在香港的新症維持約1,200宗,數字於近10年變化不大。延誤胃癌治療會減低治癒的機會,越早發現越早醫治,治癒的機率一定較高。

患胃癌的因素


幽門螺旋菌是導致胃癌的其中一個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吸煙、飲酒、進食醃製食物。過去100年胃癌的數字的確有減少,原因是衞生情況及食物的質素改善了,雪櫃的出現,大大提升食物的新鮮度。另外大眾的知識警覺性提高了及他們會懂得盡早求醫治。每一年胃癌的確診數字大約有1,200至1,300人。


幽門螺旋菌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增加變癌症的機會。過去20年,大眾有意識去著力治療這個病,所以感染幽門螺旋菌的人有減少,同時患胃癌的人數亦有減少,但雙方有否正面的關係就不清楚,因為要有數據支持。但要注意幽門螺旋菌醫治好後有機會會再感染。


胃癌的病徵


大部分病人早期都沒有病徵,到有病徵時已是後期,大大影響成功醫治的機會。胃癌的病徵通常有胃痛、胃脹、作嘔作悶、消瘦,跟一般腸胃不適是非常相似,所以病人會服食成藥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因為早期的胃癌,服用胃藥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紓緩,所以治療就會被延誤。


東方人的機會相對較高、有家族性胃癌、肥胖、吸煙、飲酒、有癌前病變或曾切除半個胃的病人都會增加罹患風險。


第一期胃癌的治癒機率達到9成,因此若有徵狀即時求醫,以及鼓勵大家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便一旦患癌也可以及早發現,令病人生存機會提高。50%的第二期胃癌病人都有機會會治癒,但第三期的病人就只有30%的存活率,所以大家要病向淺中醫。


有以下病徵應及早治療


從兩方面觀察,第一是病徵的嚴重性,大便呈黑色及水狀,是胃出血的症狀;作嘔及嘔吐,是胃有阻塞的症狀,這都是嚴重的病徵。第二就是這些病徵持續的時間,長期持續如一個月或以上,而服藥後都沒有改善,便需要再作詳細檢查。


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進行胃鏡檢查,超過99%都可以知道是發生什麼事,要先排除胃癌的可能性,如果懷疑是胃癌的話就抽取組織化驗。


治療方法


胃癌可以分很多種,最常見是腺癌,如果屬早期,就可以進行內視鏡切除,達到根治的效果;如果是第一期的後期就會進行手術,如果第三期或以上就會進行化療,令腫瘤縮小再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以往都會利用開放性手術,即是開一個15至20厘米的傷口,將腫瘤移除,但現時可進行微創手術,開4至5個小洞,最大的傷口只會有5厘米,將腫瘤移除,創傷較少,康復時間都會快一點。如果是第一期及第二期的話,用微創手術的效果跟傳統「開刀」的效果是差不多。


手術前,病人的身體狀況需要良好,能承受全身麻醉。手術後,病人在生活習慣上需調整及適應,例如要少食多餐、咬碎食物,因為食物會直接進入腸道,如食物的體積過大,就會堵塞腸道;另外,如果食物是高糖分,吸收得太快會令病人頭暈、肚瀉及肚痛。


如果有胃癌的話,視乎腫瘤的位置,如果是胃的出口處,就切除五分之三個胃,如果是於胃中間,就需要採取全胃切除手術。如果是原位癌就可以用內視鏡切除,但如果是侵略性的癌就要進行全胃切除手術。


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的病變,癌細胞是經過很多的病變才會演變成胃癌,首先是慢性胃炎轉變成腸上皮化生再變成瘜肉。因此腸上皮化生是一個警號,建議病人定期進行檢查,大概每2至3年進行胃鏡及腸鏡。


如何避免惡化?


防止惡化成癌症,不要吸煙、飲酒、進食醃製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及多運動。腸上皮化生演變成癌症的百分比,視乎你腸上皮化生的嚴重程度。腸上皮化生演變成胃癌的過程是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假如家族有胃癌病史,之後再照胃鏡發現30多粒瘜肉及有胃酸倒流問題,如果有影響生活,就要先處理胃酸倒流問題,看看跟瘜肉有否關係。


癌症發病率正在上升,是全球的一種嚴重疾病。 癌症相關的醫療費用和治療都很昂貴,因此你必須有適當的醫療保障。 即使患者可能已經從僱主獲得醫療保險,但癌症可能不屬於保障範圍,或者所涵蓋的金額可能不足以滿足所有治療的需要。 因此,患者應該清楚了解現有保單的保障。若你尚未有有關之癌症保障,建議應盡快購買額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