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港,胃癌亦是第6大常見癌症,胃癌於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胃癌每年在香港的新症維持約1,200宗,數字於近10年變化不大。延誤胃癌治療會減低治癒的機會,越早發現越早醫治,治癒的機率一定較高。

患胃癌的因素
幽門螺旋菌是導致胃癌的其中一個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吸煙、飲酒、進食醃製食物。過去100年胃癌的數字的確有減少,原因是衞生情況及食物的質素改善了,雪櫃的出現,大大提升食物的新鮮度。另外大眾的知識警覺性提高了及他們會懂得盡早求醫治。每一年胃癌的確診數字大約有1,200至1,300人。

幽門螺旋菌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增加變癌症的機會。過去20年,大眾有意識去著力治療這個病,所以感染幽門螺旋菌的人有減少,同時患胃癌的人數亦有減少,但雙方有否正面的關係就不清楚,因為要有數據支持。但要注意幽門螺旋菌醫治好後有機會會再感染。
胃癌的病徵
大部分病人早期都沒有病徵,到有病徵時已是後期,大大影響成功醫治的機會。胃癌的病徵通常有胃痛、胃脹、作嘔作悶、消瘦,跟一般腸胃不適是非常相似,所以病人會服食成藥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因為早期的胃癌,服用胃藥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紓緩,所以治療就會被延誤。

東方人的機會相對較高、有家族性胃癌、肥胖、吸煙、飲酒、有癌前病變或曾切除半個胃的病人都會增加罹患風險。

第一期胃癌的治癒機率達到9成,因此若有徵狀即時求醫,以及鼓勵大家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便一旦患癌也可以及早發現,令病人生存機會提高。50%的第二期胃癌病人都有機會會治癒,但第三期的病人就只有30%的存活率,所以大家要病向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