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透過「保費融資」用槓桿式購買保險風險何在?

26-02-2021
aaa

祝各位牛年大吉,身體健康。祝願疫苗的正式來臨能有效控制疫情,讓香港經濟可以從新上路。上星期文章提到一個另類的保險購買方案「保費融資」,就是透過銀行貸款交保費,在還息不還本的環境下,最大槓桿化去投保。做到保障額甚至保單回報率都有更高效益。聽起來十分化算,但實際操作如何,有什麼需要注意,甚至有什麼風險,今天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首先透過「保費融資」購買保險有兩個情況,第一是透過自己的銀行客戶經理推介。第二是透過自己的保險理財策劃顧問推介。兩方面有何分別?基於一般銀行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合作夥伴,假設你是A銀行的客戶,A銀行的客戶經理只會推介他們特定的保險公司產品,可是對你來説選擇一間銀行去存款或選擇一間保險公司去投保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比如說你選擇一間銀行考慮因素可能是它的分行數目及操作戶口的方便程度。相反,你選擇一間保險公司投保很可能是它的理賠能力或保單的保費率。所以最適合你的銀行未必等於能夠提供最適合你的保險公司產品。


另一方面,如果透過自己的保險理財策劃顧問去做「保費融資」。好處是你可以從不同的理財顧問找到真正合適你的保險計劃。但是因為一般的保險公司只會有10多間銀行提供「保費融資」服務。所以同樣的壞處是你未必選擇到自己最合適或最心儀的銀行去做「保費融資」。因此兩個選擇的而且確需要作出取捨。


假設找到合適的產品及銀行做融資,那麼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第一要注意的是核保問題。一般做保費融資的保單都是大額人壽保單,這種萬用壽險需要投保人作出兩項核保。一是健康核保,二是財務核保。而購買這類大額保單的很多時目的都是為了財富傳承,因此投保人的年紀都會比較大(平均投保年齡約為50歲左右)。


在健康核保方面,與一般的保單無異。反而值得注意的是財務核保,年紀大的投保人往往是累積了一定的資產,但可能工作上已經進入退休狀態。難以用收入去做一個評估。用收入去計算可投保額,投保人可能要提交個人收入,或其擁有的公司的核數報告讓保險公司去評估他的收入。如果未能達標,可能要申報其他資產的證明,例如房產證等等去滿足核保要求。上一篇文章已經提及過財務核保的規格,歡迎去參考一下。


核保以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假設投保人是找財務策劃顧問去做「保費融資」。財務策劃顧問會建議投保人開設特定銀行戶口。如果投保額及保費偏大(投保額如在1,000萬美元或以上),很多時都會建議開設私人銀行戶口。如果是一般的投保額,就可能會建議開設零售銀行戶口。


很多財務策劃顧問花很多時間在解釋保單身上,往往忘記告訴投保人,他們開設的銀行戶口一般都有特定的存款規格限定。如果以私人銀行計,投保人要額外撥出100至300萬美元為開戶口的基本存款。如果是零售銀行,投保人要額外撥出10至100萬港元作為開戶的基本存款。很多時投保人會以為自己已經有私人銀行或者有很多本地銀行戶口。但往往忽略了重新開戶的需求,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利用保費融資去投保大額人壽,最大的風險,莫過於利息風險!因為利息的高低直接影響這份保單的投保成本。無論從槓桿角度或者從回報率角度去看,提供給投保人的資料往往是當其時的貸款利率。如果利率抽升,往往會令投保人大失預算。


說到貸款利率,家家銀行都有不同。以私人銀行的貸款利率較低,零售銀行的貸款利率較高。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借美金。利率一般用Libor +(倫敦同業拆息利率 加)有個別銀行會用 Hibor rate +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 + )或 Cost Of Fund +(銀行資金成本 +)。基於美金利息比港幣利息為低,另外保單多用美金做單位,一般都是用美金作借貸貨幣。這樣一來可以有較低的借貸成本,二來可避免另一個借貸風險,就是匯率風險。


十多年前已經有流行做這種槓桿式的保費融資保單,還記得當年借貸成本最平的是日圓,因此當時的保單貸款都是以日圓結算,再轉換成美元購買保單。當日圓突然瘋狂升值的時候,就要用更多美元去還債,由賺息差變成輸外匯,得不償失!幸好近年美國的量化寬鬆導致美元長期低利率,甚至現在的負利率,現今的再投資一般都是用美元做單位作借貸,一來利息更低,二來省卻了匯率風險。所以今天做保單貸款都是用美元做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