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十二五」規劃當中其實已提及中央政府支持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正正吻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先生的提議,於大灣區設立壽險服務中心。
打造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要打造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當中牽涉很多範疇,例如證券、基金、銀行、保險、投資金融、信託等等相關的專業服務,這些範疇將會逢勃發展,而保險其實是當中很重要的一環。由2008年至2016年的數字顯示,早在2008年內地人來香港投保的數字已高達32億港元的保費,當時甚至可以以內地銀聯卡繳交保費。
直至2016年取消可以以內地銀聯卡繳交保費後,但2017年的數字反映仍然有500多億港元的保費,可見香港的保險產品、理財產品、醫療保險、退休理財、人壽、重大疾病的產品等都很適合內地人購買,作為他們一部分美元資產的配置。
容永祺先生表示當年印象中的保單數字超過150萬份,要提供優質的服務,如果能夠設立服務中心於內地,定必會更加好,配合國家的不斷開放,金融方面的互聯互通合作等將會不斷向前發展,於大灣區設立香港壽險售後服務中心亦必定會是一個重大機遇,為居住在大灣區內地客戶提供服務。
內地人投保數字驚人
時至今日,我們可根據數字留意,內地人於香港購買的保單已多達200萬份,有效的保單保費已超過1800億約佔香港整體保費的三分之一。配合國家不斷推進大灣區,大灣區將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未來二三十年將會高速發展。因此,無論人流、物流、資金的流動到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亦在推動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創業、讀書、工作等,將來大灣區亦會有很多香港人在創業、讀書、工作、甚至退休,因此於大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除了服務內地客戶外,亦同樣需要服務香港市民。
「金融三十條」支持於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
於今年兩會期間,容永祺先生亦再次提出提案,加快落實於大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的提議。去年中國四大金融監管機構,銀保監會、外滙管理局、人民銀行、證監會發表了「金融三十條」,當中包括很多促進大灣區金融發展的綱要,互聯互通,如何用金融去支撐實體經濟,如何協助大灣區發展等等,其實都與香港息息相關。
其中一點,就是支持香港在此框架下在大灣區成立香港保險公司的售後服務中心,這點包含在「金融三十條」中已表明相當大的意義。四大金融監管機構經過詳細的調研,已表明支持落實的大方向。
「跨境保險通」應緊隨其後
曾有一位外匯管理局的官員在一份金融雜誌內撰文,研究內地居民可使用五萬元美金的額度作外滙之用,但現時此五萬元美金的額度並不能作為購買金融產品、保險、物業等等,此外匯管理局的官員就著能否放寬額度用作購買保險或股票之用。
容永祺先生認為既然此外匯管理局的官員有此提議,於是他亦提出希望能落實「跨境保險通」,滬港通、深港通早已落實,加上最近熱話「跨境理財通」這個封閉式購買渠道,使內地人可購買香港理財產品,香港人亦可購買內地理財產品,將來資金將會透過銀行體系互通。
「跨境保險通」有助兩地互聯戶通
因此,容永祺先生認為保險產品同樣可以互通,提出「跨境保險通」,希望於大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落實後,盡快設立「跨境保險通」。「跨境保險通」即是內地人來到香港購買保險後,五萬元美金的額度可以通過銀行體系用作繳交保費之用。
將來賠償時間或保單到期後提取現金價值時,亦可通過銀行體系或內地服務中心完成,同樣地香港市民購買內地保險亦是此等做法。此舉不但不會影響內地金融的運作或產生外匯的流失,對國家而言,外匯亦有很大的保障,人民市民亦能享用較好的服務。
保險產品是理財產品中很重要的一環,國家方向亦著重此方面,容永祺先生希望有關的部門和機構能聽到業界的意見。業界的調研結果,香港的監管機構例如香港保監會、業界各個協會等,甚至特區政府以至主管金融事務的官員都非常支持,對兩地的互聯戶通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