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買股票大家都會留意市盈率,買基金要留意嗎?

22-04-2021
fund

一間上司公司的股價取決於很多因素,大市的氣氛,行業的發展前景,公司本身的質素包括現金流及負債比率,盈利能力,股息率等等。但很多時候,我們去決定一隻股票的價格,也會用它的市盈率去衡量。市盈率 (Price-to-Earning Ratio,P/E ),就是指股價除以每股盈利而構成的百分比作為作為指標。


用中移動(上市編號941)做一個例子,假設今天的股價是$52.8,它的每股盈利是$6.28。52.8/6.28= 8.41。它的市盈率就是8.4倍。換句話說,就是假設中移動以後每年淨利潤和去年相同的基礎上,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回本期就是8.4年。這個計法原本是假設將盈利作派息,回本期就是8.4年,但實際上中移動派息只有$3.29(其實已經相當高),其餘盈利將會用來作未來進一步發展,因此市盈率所計算的回本期只是參考股價的值博率。


但有趣的是,不同行業不能用市盈率去比較它的價值。舉個例子,今天騰訊(上市編號700)的股價是$621,每股盈利是$20.8,它的市盈率為30.9倍。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並不能說30.9倍市盈率的騰訊比起只有8.4倍的中移動貴,不能說它不值得投資。傳統來說,特別是科技股等的高增長公司一般來說會投資更多的資源去做開發,派息率會偏低,市盈率亦偏高。


因此做比較,我們需要用同一行業的股票去做比較,這樣就能夠較準確衡量該股份的值搏率。但是最準確的,還是用該股票過往的歷史市盈率去做比較,這樣就更能準確地看到該股票的價格屬於偏高還是偏低。


回到今天的主題,那麼基金需要看市盈率嗎?本人覺得還是有參考的價值,用剛才的邏輯去看,我們千萬不要用不同的國家去作比較。因為像剛才的例子一樣。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市盈率標準,因此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市盈率標準。


美國股市擁有最多科技股及高增長公司,它的市盈率相對應該是較高。用4月20號去做基準,美國的股市市盈率是42.1倍,相比起香港的17.2倍高出很多,但我們很難說美國的估值太高而不值得投資。


俄羅斯股市的市盈率也是偏低只有19.3倍,但是俄羅斯的19.3倍一點也不便宜,在2011年的時候,它的市盈率只有不足6倍。其實俄羅斯股市市盈率一直偏低主要因素是俄羅斯RTS指數的構成一半是來自於石油出口,因此RTS指數的股票權重以能源公司和銀行為主,俄羅斯光光最大的三家能源公司和國家銀行權重就佔比高達40%以上。


能源公司的估值普遍不高,世界幾大主流石油產商的市盈率通常都是在10-20倍左右,多年來俄羅斯股指市盈率很少超過10倍,基於俄羅斯一直處於相對比較低的市盈率,今天香港股市與俄羅斯股市相比,市盈率看似接近,但是香港股市過往有較高的市盈率平均值。


所以俄羅斯股市的19倍市盈率相對比香港的17倍市盈率值博率屬於偏低。所以揀選基金選擇地區的時候,不妨可以留意下當地股市的歷史市盈率。用美國股市作為參考指標,多年來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平均值為 14 倍,表示回本期為 14 年。用今天的42.1倍去看已經高出三倍,它確實處於偏高水平。以下我嘗試列出一些國家今天與十年前的市盈率給大家參考:


當參考了各地的股票市場在10年前的市盈率後,從而可以看看今天它處於什麼水平。美國股市10年前的市盈率是16.3倍,比起今天的市盈率足足增長了2.6倍去到42.1倍市盈率。相反10年前香港恒生指數的市盈率只是由12.7倍增長到今天的17.2倍。只增長了36%。用香港股市與美國股市相比,香港屬於較健康水平。


從不同國家10年前的市盈率去計算,不難尋找到一些相對較可取的地區,但有一點要留意,始終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發展速度,所以不代表美國的增長就是過熱。但如果兩者還是要取捨的話,似乎香港的股市防守性更高。香港恒生指數的市盈率現在處於17.2倍,這個水平其實屬於健康水平,我做了個簡單的數據給大家參考(這個數據由73年開始計算,但沒有去到2021年,因此有機會有輕微偏差)


從這個統計去看,香港現在的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仍然吸引,中長線屬於值得持有。未來三年仍然有74%機會有正增長。


當對市盈率有了基本概念之後,就可以嘗試找一些值得投資的地區。找到心儀地區之後,可以再看看心儀的基金,去評估它的平均市盈率與當地股市市盈率做一個比較。要注意的是,有部份基金的基金說明書會列出它所持有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可是有很多都沒有列出。


但仍然可以從該基金的十大持股比重去看看它所投資的平均市盈率處於偏高還是偏低水平。當然也要留意的是,剛才說到如果投資板塊在高增長型的股票比較多的話,它的市盈率相對會較高。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找你相熟的專業理財策劃顧問去研究一下,究竟投資在那一個地區的基金最適合你吧!


(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 不應視為專業及/或法律意見。任何人士在需要時應自行尋求認可專業人士及/或律師之意見與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