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非常善忘,難道我這個年紀便患上’老人癡呆’⋯⋯相信有好多市民有這個擔心是正常的,但其實又不需要過份驚慌。據估計,70歲長者,每6位女士便有1位患上認知障礙症,即「老人癡呆」,而男士每10位便有1位,這個病暫時未能根治,情況的確令人憂慮。
筆者母親同樣患上「認知障礙症」,所以也是過來人,絕對明白患者的問題及對家人的影響,其實「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病因可分為以下幾類:
阿兹海默病 – 最常見類型,佔香港長者病例約65%,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第二常見類型,佔香港長者病例約30%,其他 (柏金遜病型認知障礙症、甲狀腺機能衰退及維他命B12缺乏等)
病情發展和徵狀:
✔️早期 : 變得健忘,尤其是忘記剛發生的事情、做複雜家務時有困難、情緒可能有改變,包括感到抑鬱和焦慮。
✔️中期 : 變得更加健忘,尤其是近期的事件和人名,溝通(說話和理解) 愈來愈困難,在沒有相當支援下無法獨自安全生活,漫無目的地徘徊、反覆提問等。
✔️晚期 : 無法認辨親友、大小便失禁、行為可能變得更加異常,包括襲擊他人和焦燥舉動。
認知障礙症的患者有以下十大警告訊號包括:喪失記憶以致影響日常生活,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對執行熟悉的工作感到困難,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對視覺影像及空間關係的理解有困難,說話或書寫選字表達有困難,隨處亂放物件及不能回顧擺放過程,判斷力衰退,失去工作或社交活動的熱誠和主動性,情緒或個性改變。
筆者初期不了解母親的表現異常,後來帶她去見醫生,才知道患上認知障礙症。現時藥物可改善早期患者記憶力和減輕病徵,一些行為問題亦可通過治療去改善,但暫未有根治的方法。
非藥物治療如現實導向和懷緬治療都顯示對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一定的成效。患者家人可以參加義務團體所舉辦的認知障礙症家屬支援小組,學習照顧患者技巧,及透過彼此分享經驗,減低因照顧患者的焦慮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