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廿年加推四萬單位,房協如何建設跨代共融社區?

07-12-2022
25A_OG_29_new_v4

回歸廿五 – 香港房屋協會

十年推二萬八單位,房協點樣建設跨代共融社區?

香港房屋協會(以下簡稱「房協」)對獲頒香港回歸25周年企業貢獻大獎深感榮幸。自1948年成立以來,房協一直以「房屋實驗室」角色服務香港,並已創建超過74,000個優質居所。

房協植根香港70多年

房協一直因時制宜,在不同年代發展不同的房屋計劃及項目,以配合社會發展及市民所需。房協剛成立時,香港尚未有公共房屋,而房協就在深水埗興建第一個出租屋邨—上李屋;七、八十年代,港人置業需求增加,房協因而建設一系列資助出售房屋及重建市區舊樓;90年代,房協推出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協助中產人士置業安居。面對香港人口老化,房協於90年代末開始倡議發展長者房屋,並推出「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以及發展相關的長者服務。

房協如何紓緩未來本地住屋問題?

房協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指,房協一直是政府的緊密合作伙伴。在增加房屋供應方面,房協現時正規劃及發展共25個項目,包括資助出售房屋、舊屋邨重建、長者房屋,專用安置屋邨和三個市區寮屋區重建。房協在未來20年將為市民提供超過4萬個單位,均為資助房屋,當中約28,000個單位預計於十年内落成。


(左:組裝合成建築法 (MiC);右:建築信息模擬 (BIM))

在增建房屋的同時,房協期望提升建屋效率及質量管控,因此在工程項目管理中運用了先進科技及嶄新建築法,例如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築信息模擬(BIM)等,以優化規劃及建築過程,更可為日後的物業管理帶來裨益。

此外,房協一直恪守資源為用的原則,在重建舊屋邨時會善用尚餘地積比率增加房屋供應。以明華大廈和漁光村為例,重建後將會分別增加25%和150%的單位。

房協聯繫社區  致力促進社區和諧

房協期望為不同年齡及不同住屋需要的市民建設合適居所。在住屋設計及社區環境方面,房協除了建設宜居家園,更投入資源加強與社區持份者的溝通和互動。

長遠而言,房協以發展跨代共融社區為目標。在單位設計上,房協會加入長者友善或無障礙設計元素,使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的住戶均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由家居到公眾地方、社區設施,都能做到老中青幼皆宜。

房協更已在屋邨設立跨專業團隊,協助居民建立社區網絡和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