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訪問
香港要發展醫療產業,除了需要人才,更需要資金以及地方。全仁醫療集團主力發展一站式醫學影像診斷及醫療服務,奈何當初亦面對土地問題。因為香港可以容納大型醫療設備的商業樓宇並不多,而且香港商業物業租約都傾向短期合約,投資發展醫學影像診斷短期難以回本,故制約了行業發展。有見及此,房地產投資者趙朗參與設立基金,幫助醫學影像企業尋覓合適商廈以及參與投資,令企業可以長期發展。趙朗認為,設立醫療房地產基金並非簡單買賣,還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管理。全仁醫療集團創始執行主席劉仲恒醫生表示,私人機構參與投資醫學影像診斷服務,可以縮短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解決醫療瓶頸業務。而且全仁醫療集團更可以幫助更多私人診所,提供必要的醫學影像服務。
全仁醫療集團(Trinity Medical)成立於2016年,提供醫學影像診斷、身體檢查、疫苗接種和社區服務。在醫學影像診斷方面,包括MRI磁力共振、CT電腦掃描、乳房造影檢查等。由於相關設備都屬於大型醫療器械,因此在香港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要尋覓適當的地方設立醫學影像中心實屬不易。
全仁醫療集團 創始執行主席 劉仲恒醫生感歎,在過去七至八年的時間裡,無論租地方還是找地方租,都很困難,因為適合大型醫療檢測設備進駐的商業寫字樓不多,而且要符合交通方便病人的選擇更是少。
房地產投資者趙朗認為,香港經濟過去發展迅速,因此業主不願意和租客簽署長期租約,亦不願意協助租客進行裝修或者翻新工作。一般而言,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需要大的投入,例如醫療設備,投入的資本較多。但一般業主最多僅僅支持「3+3」的形式,即三年加三年去放租物業,因此企業回報不及支出的情況下,自然就難發展醫學影像。
今年7月醫院管理局宣布在落馬洲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擴大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但目前參與該計劃的病人輪候時間仍需要等數個月。例如,輪候電腦掃描的中位數由106星期減至32星期,磁力共振掃描則由104星期減至36星期。
發展私家醫療影像中心助縮短公院輪候時間
劉仲恒表示,香港人均壽命全球第一,作為香港人值得自豪。不過老人家較多,對醫療需求有壓力。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會令醫療需求增加。過去五至十年,政府增加不同醫療服務,而且價格控制得很好。從過去倚重公立醫院的模式,逐步轉變成多元化服務,例如設立日間醫療中心,增開門診。加上醫療融資方面,香港多了市民購買自願醫保以及其他商業保險,令醫療保障增加。
因此若發展私家醫療影像中心,可以解決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的問題,亦因為私人市場方面,有很多私家醫生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但他們希望有更先進、更精準的儀器去幫助病人及早診斷,及早檢測。
趙朗舉例,全仁醫療旗下的銅鑼灣中心,物業價值大概在一億元左右,成為全仁在香港的第三間醫學影像中心。但投資一個醫療影像中心要預留約6000萬,用於該中心安裝磁力共振等醫學影像設備。若然業主收租六年,企業肯定收不回投資的金額。
在了解了行業的難處後,劉仲恒及趙朗的合作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房地產基金除了可以幫助尋找合適的地方外,還會投資在醫療設備上面,並且和醫療企業簽署更長期租約,大概10年至15年的時間,這樣既滿足了投資者對回報的要求,亦滿足了設立醫學影像的發展,一舉兩得。
趙朗認為,目前樓市處於下行週期,主要是美國息率高企,經濟發展放緩。經濟放緩甚至收縮,對零售物業、寫字樓、工廠商廈等板塊需求都會有影響,並不看好目前投資在這四個板塊裡面。相反。健康產業無懼經濟週期,因此投資醫療物業,並且投資醫療設備和裝修。透過出租物業以及出租醫療設備,基金整體的投資回報目標接近8%-10%。
醫療基金幫助同業發展
劉仲恒指出,全仁醫療集團透過醫療房地產投資基金,作為發展引擎,不僅發展醫療影像企業,還可以幫助行家。這是基金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到了未來,隨著愈來愈多同業一齊走這條路,可以幫到更多的醫療同業,因為醫生擅長醫療,但要發展日間醫療中心,後勤、裝修、儀器購買都未必懂得,所以基金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專注在自己的領域。
趙朗就表示,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的資本市場,仍然是集資首選地。做醫療房地產投資,用基金形式購買物業,而且入場金額可以降低至10萬美元,而不需要幾百萬美元的入場費。另外,基金有專業團隊,可以更好的管理項目的運營。希望未來除了劉醫生外,還會有其他醫生加盟,發展自己的生意,開自己的診所。
劉仲恒認為,未來本地擴張會重點考慮銅鑼灣、中環、尖沙咀等有較多私家醫生在周邊的地方,希望可以服務他們;另外,全仁醫療可能會在大灣區甚至東南亞,擴展網絡,因為目前醫療房地產投資基金的運作方式可以複製,達到運營以及管理上的協同效應。
想了解更多關於全仁醫療集團發展規劃,歡迎收聽本期企業藍圖。
【關於 #企業藍圖】
《企業藍圖》為新城財經台《104投資總部》環節,節目逢星期日晚上11:30-12:00播出。《企業藍圖》主要訪問上市公司管理層,透過訪問深入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盈利模式、營銷策略以及未來發展部署。除了上市公司外,節目亦會訪問初創企業以及在各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