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完聖誕及新年兩個節日假期,要重拾工作心情真不容易,尤其還有個農曆新年,相信好多打工仔同筆者一樣,整個狀態仍維持Holiday Mood。新一年先帶個好消息畀大家,2024年的公眾假期就只有年初一疊在周六蝕了一天,所以打工仔們今年放連假非常就手。
不過,長假期多,對在香港做生意的小老闆來說肯定唔係好事,因為可以做生意的日子少了。長假期多,港人外遊、北上的動機更大,本地商戶收入自然縮水。參考網上的請假攻略,一月份可以「請4放9」、二月份「請3放9」、四月份「請3放10」、五月份有兩個「請2放5」。若上半年跟足攻略休假外遊,5月底前總共有38日可以飛出香港,佔首五個月日曆日數的四分之一。
試想像一下,若本地商戶預計在今年首五個月有四分之一的日子生意淡薄,而其餘日子的營運狀況可能也只是一般般,若再加上平日周末的北上份額,本地消費只會更弱,這將會促使小商戶們有很大動機在2月前關門大吉。事實上,就筆者所接收到的資訊,在最近兩周已有不少餐飲店在聖誕節前已悄悄退場,斷租、賴數的情況正在急速惡化,供應商對壞帳趨勢非常緊張。
撇除外遊因素對餐飲及零售業的影響,本地商業服務也黯淡無光。今早與順豐哥哥閒聊,不單止聖誕新年的送禮速運宗數大減,文件往來的數目在過去一年都持續萎縮,是因為被電子文書取代?是業務量下降?抑或連寫字樓出租率也在下降?
筆者在2023年初出版的《美元霸權衰落時》書中,其中一個篇章特別就香港的前景把脈,當中主要的觀點是:香港的專業領域優勢正被急速淡化,即使背靠的中國經濟能保持增長,隨著中國金融業繼續國際化,香港能夠分到的油水也會愈來愈少;而且,香港的行政成本高、性價比低,在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收入水平會被灣區的均值拖住,這將結構性地拉低本地的物價、租值和資產價格。
暫時而言,即使商舖及寫字樓空置率正在颷升,大業主仍未肯向現實低頭減租。調低租值,最直接的影響不是收入,而是以租值計算的資產價值將會隨之下降,大業主可以融資的空間亦會萎縮。如此,便形成了成交價大跌,但上市公司的帳面值竟然未有隨市價變動。
取個例子,鄧成波家族持有的銅鑼灣利園山道相連地舖,放售價從9月的1.6億元,最終在12月以9800萬元成交。據報導,該舖位是波叔早年以2億元購入,即使以9月的放售價計算,跌幅亦達到兩成。反觀銅鑼灣大業主希慎的投資物業帳面值,截止2023年6月底是967億港元,2022年同期是968億港元,公平值減損幅度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