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茶到購物,港⼈北上消費漸漸已成常態。最近兩間美國超市⼭姆和Costco分別在深圳開幕,除了⼤受本⼟消費者歡迎外,更吸引⼤量港⼈⼀窩蜂擁到兩間超市,有評論戲稱,⼭姆現在⼈很多,像去了迪⼠尼。到底同樣是超市,他們能夠這麼受歡迎呢?
這恐怕要從會員制度說起。必須指出,無論是⼭姆還是Costco,與⼀般的超市營運⼤有不同,兩者都不採⽤傳統零售業的標價⽅式來獲利,相反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售商品,驅動⾼銷售量,再從會員年費中賺取利潤。
在美國,⼀個Costco會員年費雖然⾼達120美元,但由於⼤部分貨品都是成本價發售,⽽且汽⾞入油亦平⼀成左右,因此,很多美國家庭只要家中兩部汽⾞都在Costco加油,省下的汽油錢已經⾜夠⽀付會員年費。
這兩間超市雖然都是主要通過其倉庫店銷售⼤量低成本的商品來賺取⼤部分收入,⽽來⾃會員資格的收入佔比⼩,但後者利潤率遠⾼於商品銷售。例如,2022年Costco總共實現了近2270 億美元的營收,當中商品銷售的部分基本上只是「打個和」,⽽來⾃會員資格收入的58.4億美元,這部分差不多全是純利!
與主題公園有點相似,擺在⼭姆和Costco有⼀個選擇題,是要選擇⾼入場費(或會員年費)令消費者卻步,還是過⾼設施(或商品)收費⼜導致設施使⽤率(或商品銷售量)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