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香港樓市關鍵是「價」還是「量」?

16-02-2024
何國良-本地樓市-房地產-一手樓-額外印花稅

最近,在坊間討論得熾熱的一個話題,除了是球王美斯「射波」給隊友而無射波之外,便是政府政策該如何應對香港房地產的未來發展這話題上。不同專家對政府應否全面「撤辣」討論得沸沸揚揚。其實,立法會才剛辯論上次「減辣」相關法律的修訂,「撤辣」的呼聲就已經此起彼落,從這我們可以看出,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呼籲,而是發自業界內心的最後一口氣。要認真討論「撤辣」這命題,我們得先了解「辣招」的由來,才可讓大家明瞭現在市場是否已經達到「撤辣」的條件。

有關防止樓市泡沫風險措施的由來

2010年11月,時任財政司曾俊華在記者會發言並宣布有關防止房地產市場資產泡沫風險的進一步措施。當時,政府相信,受到「量化寬鬆」措施的影響,國際流動資金會大大增加,利率同時亦會保持異常低企。在這宏觀形勢下,隨着資金氾濫,熱錢不斷流入,對資產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有泡沫風險持續上升的影響。如果以樓價來看,在2010年頭九個月,樓價累計上升了15%,豪宅價格更超越1997年高峰時期一成。而且,同期12個月內轉手的樓宇買賣成交宗數上升了114%,顯示短期交易急速增加,樓市投機氣氛濃。因此,財政司宣布增加一項「額外印花稅」,向在購入後24個月內轉售的住宅物業交易徵收,利用增加短期物業交易成本,以遏抑短期炒賣活動。以筆者的話來說,這就是一種需求管理的辦法。

到了2012年10月,曾先生再為香港樓市把脈,發現短期物業炒賣活動雖然在引入「額外印花稅」後有所減少,但卻出現另一種令本地樓市火上加油的現象。根據稅務局的數字,粗略以沒有香港身份證的買家作為外地人士來計算,政府發現,這些交易個案佔一手住宅市場成交量的比例,由2008年的5.7%,急升至2011年的19.5%。外來投資者湧入樓市令偏緊的住宅供求情況更加緊絀,政府於是乎除了再增加「額外印花稅」的稅率和適用期外,更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來增加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樓宇的成本,減低他們入市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