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初以來的經濟復甦,較市場預期普遍呈樂觀跡象。去年的經濟增⻑受到房地產低迷、疫情後企業壓降成本,以及全球貿易疲軟等周期性因素的制約,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需求漸⾒復甦,周期逆⾵有所消退。
中國五⽉出⼝以美元計價增⻑7.6%,勝預期,延續今年由外貿助⼒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第⼆季頗⼤機會再錄較快增⻑。⽽困擾經濟增⻑的⼤⼭樓市泡沫爆破,似乎亦在政策推動下漸漸⾛出低⾕。⼈⺠銀⾏聯同多個部委在五⽉中推出重量級穩定樓市措施,⾄今快滿⽉,⼀些⼤城市交投即⾒轉活,惟效果尚未夠全⾯。樓市「組合拳」包括降低按揭利率、下調⾸付成數及放寬限購限售等,要怎樣穩定樓價,房地產在經濟中需要什麼新定位,以⾄新發展模式的內涵,政府及市場均在觀察及摸索中。
過去的房地產宏觀調控,主要以限購、限貸、限售等⼿段,針對樓價⾶升、買樓⼀伙難求、投機炒賣等問題。2016 年中央⾸次定調「房住不炒」,到2020 年推出規管地產商的「三道紅線」,把⼒度推上新境界。在於,樓市泡沫爆破,並拖累整個經濟增⻑動⼒減弱,消費市道、投資均⾒疲弱。
內地新盤供應過剩可謂空前,據國家統計局數字,今年⼀⾄四⽉,新建商品住宅累積銷售⾯積約2.4 億⽅⽶,連續第三個⽉按年下降兩成。同期待售住宅⾯積近4億⽅⽶,按年激增兩成半,相當於四百萬個⾯積⼀百⽅⽶單位,簡單推算,價值動輒四萬億元⼈⺠幣,等於約百分之三的國內⽣產總值,還未包括⼤量正在施⼯未售單位。這些資產如不能盤活,經濟損失將⾮常驚⼈。此外,即便是已賣出的預售屋,若遇地產商財困導致爛尾,亦是巨量損失,壓⼒之⼤可⾒⼀斑。
去年七⽉,中央直⾔「樓市供求關係發⽣重⼤變化」,到年底進⼀步「要求化解房地產⾵險」,及⾄今年五⽉強調要「深刻認識房地產⼯作的⼈⺠性、政治性」,反映隨着形勢嚴峻,中央的關切不斷升級。雖然樓市問題解決需時,但進⼀步惡化並拖累經濟的局⾯已受控,不虞更差。
帶動經濟增⻑的⼀個強⼒因素是製造業升級。近年來雖然地產下⾏,但製造業產出始終保持疫情前的趨勢性增⻑。綠⾊投資、數字化和供應鏈升級等新的增⻑主題部分對沖了地產對增⻑的負⾯衝擊。與此同時,製造業擴張得益於疫情前進⾏的重組,減輕了⼯業部⾨的債務負擔,地產⾏業在經濟中佔⽐逐步下降,影響將收窄。⽽經濟從⼟地和信貸密集的房地產投資中釋放經濟資源,並抑制⼟地通脹,也有助⽣產⼒增⻑。
近年即使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中國貿易增⻑依然強勁。貿易區域化是⼀個關鍵驅動因素,因亞洲國家之間的中間產品貿易增⻑迅速。
與此同時,亞洲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整體份額上升,與全球產業鏈掛鈎更為緊密;⽽隨着技術的⽇益成熟,中國⽣產商也愈來愈多地向全球價值鏈的上游轉移,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供應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