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蘋果公司設計及出售各種電子消費產品,包括智能手機 (iPhone)、平板電腦(iPad)、電腦(Mac)、智能手表 (Apple Watch)、AirPods、電視盒(Apple TV)等,其中iPhone為蘋果的主打產品。
另外,Apple亦為其客戶提供各種服務,例如 Apple Music、iCloud、Apple Care、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Card 和 Apple Pay等。
蘋果正在改變
在一般人眼中,蘋果是一間手機的公司,的確,智能手機 iPhone在收入貢獻最大,但細心分析企業的賺錢模式,就會發現情況正在改變,如果單純以手機公司去分析蘋果,並不全面。
全球智能手機最高增長年代已過,增長減慢甚至有年份需求下跌,但蘋果每一年的收入都保持上升,可見不能單以手機市場分析這企業。同時,在收入結構及企業發展方向都可看出,蘋果長遠定位不止是手機。
智能手機只是平台,只是其中一個產品,蘋果努力擴展其他收入,同時有另一項業務,賺錢能力比產品類更高,就是服務類,蘋果正擴大 iOS生態系統的覆蓋範圍,近年對收入貢獻比例不斷提高。
基本業務
要掌握蘋果長遠的發展,先了解蘋果的基本業務:
1)智能手機。iPhone是蘋果的主打產品,基於其iOS操作系統的智慧型手機系列,是蘋果的核心收入,收入貢獻超過4成,從近年的財務數據可見,iPhone對收入貢獻比例正不斷減少,蘋果正減少對手機業務的依賴。iPhone收入減少的原因,並不是業務差(當然,最高增長期已過),主要原因是其他業務收入增加,長遠對蘋果利好。
2)蘋果電腦。Mac是這公司基於其mac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系列。
3)平板電腦。iPad是這公司基於其iPadOS 作業系統的多用途平板電腦系列。
4)各種設備。家居和配件包括AirPods,AppleTV,AppleWatch,Beats產品,HomePod,iPodtouch和配件。
5)各種相關服務。廣告、蘋果支援、雲服務、數字內容、支付服務,App Store等。
另外,蘋果正發展一些新業務,例如AR/VR領域、智能汽車等,都有可能成為日後的發展亮點,下文會再講述。
將收入以地區劃分,主要業務地區為北美洲、歐洲、大中華區、日本和亞太其他地區。北美洲佔四成以上,歐洲約佔兩成半、大中華區約佔兩成。
智能手機的優勢
蘋果公司最廣為人認識的產品就是iPhone,這個發明顛覆了多個產業:手提電話、電腦、互聯網、電訊、電子遊戲、音樂、影視等。
在智能手機初推出的年代,iPhone成為了智能手機的代名詞,其後才有不同的手機生產商,推出各種智能手機。現時智能手機的市場,為人認識及市佔率最高的,有蘋果、小米、三星、華為、OPPO、VIVO。智能手機市場,以及iPhone,初期以高速增長,並利用不斷推出新型號,令消費者持續購買產品使增長保持,但慢慢進入平穩期。
雖然智能手機最高增長年代已過,以及現時的市場環境比初推出iPhone年代時激烈,但iPhone的賺錢能力仍然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定位」及「生態圈」。
蘋果智能手機比起其他品牌的手機,定位較高端,雖然蘋果都有不同檔次的手機型號,但整體而言,一般都處於中高檔水平,正是蘋果的一大優勢。蘋果產品有品牌及獨特性,消費者對產品有忠誠度,並不是單純貪平而購買產品,而是真心喜歡其產品,認為產品好用。
有上過本人股票班學員都知,擁有品牌的企業,一般都有質素,而品牌分不同層次,若果企業的產品因品牌而擁有自行定價的能力,而不是跟隨市場定價,反映品牌價值很高。
蘋果公司的客戶忠誠度,遠較其他企業高,始終其產品的質素較其他手機品牌好,加上蘋果一直以生態圈模式運作,提高了客戶忠誠度。蘋果手機的品牌價值,以及客戶忠誠度,令iPhone在手機市場,仍然擁有相當的優勢。這優勢為蘋果公司產生了理想的賺錢能力。
定位與客戶忠誠度
蘋果產品的定位、質素、客戶忠誠度,正是這企業的最大優勢,同時令企業長遠的發展保持正面。
如果大家有留意手機市場,都會發現蘋果手機的定位較其他品牌貴,但就算較貴,卻比其他品牌較受歡迎,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分析指標,產品的吸引之處,是價格以外的因素,企業對產品有價格自主權,這類企業,賺錢能力一般較高。
在iPhone最初推出時期,產品價格已經不便宜,蘋果長遠所行的路線,都不想行低檔,不想以價格取勝。
上圖可見,蘋果有三大特點,第一,不斷推出新產品,令消費者久不久都要購買新的型號,雖然換機的速度已減,但不少忠實的蘋果迷,仍會久不久購買新產品。
第二,產品的型號愈來愈多,覆蓋客戶層面更廣,本人由iPhone4年代開始使用iPhone,換了數次機,一直都是iPhone。近年,連本人的父親也轉用iPhone手機,而不少蘋果用戶與我有相同情況,用了iPhone後就不轉其他品牌。
第三,產品的價格有上升情況。iPhone推出初期蘋果基本沒有對手,其後才有其他手機品牌加入市場,蘋果不與對手打低端市場,以技術及質量取勝,雖然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但蘋果有成本轉嫁能力。產品售價提高令到蘋果的總收入不斷增加。
提高產品質素
雖然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比過往更為激烈,但蘋果定位在中高端,產生了一批自己的客戶群,從上圖可見,就算蘋果手機新型號不斷加價,也不會影響蘋果整體的收入,客戶能接受到較高的定價。
蘋果產品有條件加價源於產品質素提高。但同時,亦令生產成本增加,例如屏幕面積增加,鏡頭數目增加,質素增加等。從上圖可見,蘋果推出新手機的策略,行中高端,成本增加,售價同時增加。
分析蘋果公司的毛利率,整間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向上,如果單計算手機業務,毛利率處穩定水平,更重要的是,蘋果手機業務的毛利率明顯高於同業。
持續推出新產品
蘋果的產品領先同業,加上客戶忠誠度高久不久會買新產品,其中一個原因,是蘋果不斷推出新產品,成為蘋果的一大賣點,並產生優勢。但同時,亦令蘋果要持續投入資金研發,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只要停止進步就會被對手追上。因此,蘋果這種持續推出新產品的策略,有利亦有弊。
智能手機產品的生命週期短,行業標準不斷發展。因此,蘋果一定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這無可避免提高了企業的風險,以及影響了企業現金流情況。
現時,手機業務最賺錢年代已過,競爭激烈加上消費者不會經常換新手機,蘋果這種不斷開發產品的策略是否仍適合?
的確,這動作對於「提高企業即時收入」的作用並無過往來得直接,但仍是值得的。除了可以鞏固市場地位,以及確保蘋果在技術不會落後外,亦有助建立蘋果生態圈,創造延伸收入。
投資者分析時,不能只集中手機業務,要分析每個策略對整間企業長遠的影響,而這種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保持有新產品及新技術的策略,對建立蘋果長遠的領導地位,仍是有作用的。
蘋果公司的優勢
蘋果公司擁有以下優勢:技術、品牌、優質產品、強大分銷網、成熟硬體及軟體配合、理想服務、強大客戶群、蘋果生態圈、強大資源進行研發、持續開發新產品。
蘋果憑著上述優勢,令企業保持成長,有一定的賺錢能力,同時令這企業產生甚高的質素。
蘋果公司以自行研發核心及操作系統為策略,打造了一個獨有的蘋果生態圈,令客戶使用蘋果的產品後,就會一直購買,同時會購買蘋果各種周邊產品,這是蘋果由多年前開始建立的獨有優勢。
蘋果利用品牌、產品質素、生態圈、獨有操作系統,產生了一個很重要的優勢,令是蘋果公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客戶忠誠度」。蘋果智能手機用戶的使用者留存率,保持在七成以上水平,明顯高於同業,行業平均水平一般在四、五成左右。
由於全球智能手機最高增長期已過,蘋果亦調整策略,不能只依靠手機業務。從收入的結構來說,近年手機以外收入佔比,正不斷增加,因此,投資者要用整個蘋果生態去進行分析。
由於蘋果客戶忠誠度高,蘋果正好利用這一點,去持續開發手機以外的收入,近年的成績理想,成為近年蘋果收入不斷創新高的動力來源。
憑優勢帶動服務類收入
以收入的結構分析,蘋果「服務類」的收入比例,正不斷增加,由過往佔比一成,增長至近年佔比兩成,更重要的是,「服務類」的賺錢能力,遠較「產品類」別為高。
服務類業務,包括廣告、蘋果支援、雲服務、數字內容、支付服務,App Store等,毛利率高達70%,而產品類的毛利率只有約35%。更重要的是,近年產品類的毛利率已沒有明顯增長,但服務類毛利率則保持增長。
因此,蘋果往後的增長點,將會是生態圈進一步發展,由於蘋果客戶忠誠度高,可以有效利用這點,創造更多服務類的延伸收入,擴大 iOS生態系統的覆蓋範圍,
從而增加高毛利率的服務收入。
就以蘋果的APP Store來說,這是公司推出的應用商店,用戶通過該平台可下載對應的應用程式。APP Store主要有三種付費方式:
- 付費下載
- 先免費下載
- 訂閱付費
蘋果依據不同的模式去分成,可獲得當中15%-30%的收入,而蘋果 APP的數目由2008年約10萬個,增長到近年500萬個。
蘋果在服務類的增長主要受益於 App Store、雲服務、廣告、視頻、支付服務等。多年來不斷推出更多服務類產品,例如: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Apple Fitness+、Apple Card、Apple One等,訂閱用戶正不斷增長。長遠來說,服務類收入將進一步增長,仍能為蘋果帶來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