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一星期相信最厲害的股市波動,來自於日本市場,韓國市場及台灣市場。而美國市場則在前一週已經出現明顯的波動,感覺上就是星期一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單日震動,即日美股盤前已經在亞洲時段出現大跌。但在美國開市時,納指期貨已經很快修正,重回18,060點以上。在過去一週也一直徘徊在這個水平以上尋找支持。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更出現梅花間竹的2%至3%波動。最後終於能夠出現N底靠穩,慢慢重拾升勢。歸根究底都是利差交易之下,日圓拆倉活動,令市場一時間明知會發生,但又好像是措手不及。
究竟美股是否已經調整完畢?港股能夠在這一浪跌那麼少,是否開始見底反彈?而美股升浪之中,一直都圍繞着人工智能(AI)概念,及大市值的科技股,這次跌浪大型的科技如Google、微軟(MSFT)亞馬遜(AMZN),在高位下跌了超過15%。Tesla更因為公布業績後持續不濟,股價回跌了近30%。
半導體板塊也在這一次跌浪中,曾出現了傷亡慘重的跌幅,只是有一些業績較好的中小型半導體,如Skywater Technology(SKYT) , CEVA等在公布業績後,出現低位大幅反彈。這不禁令人疑惑,究竟現在大股已經出現問題,還是在減息憧憬下應該要留意小型股份呢?
先討論一下,其實美國那邊通常看波動性的問題,都會留意VIX恐慌指數。其實除了2009年金融危機雷曼兄弟倒閉及COVID-19疫情封關之外,一般VIX水平並沒有超過40水平, 例如歐債危機時希臘破產,VIX指數也曾到差不多水平,而甚至俄烏戰爭,比今次VIX 指數大幅反彈還要低。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09年一直反覆上升至今,中間出現的重大事件,指數最大的跌幅大概亦只有30%左右。
為何會先討論VIX這個指標呢?因為美國股市就是這樣有趣的地方,數據行先,程式盤活躍。一旦有些股價到了某些重要技術位,或者數據上達致某個水平,就會出現敏感的反應。
就算是一眾大型科技或半導體公司,如亞馬遜及台積電(TSM),其實都係去到年初的頸線支持位便止跌回升。但技術面歸技術面,AI的故事還可以繼續談下去嗎?
由NVIDIA被傳出新晶片有機會交付延遲的情況,引發市場擔憂。其實當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市場看淡的情緒自然會配合一些俗稱鬼故事令市場更糟糕。但事實上又是不是太大影響? 理性一點去看,一定是看月底NVIDIA的業績後才知道指引是怎樣看。但NVIDIA的長久合作夥伴超微電腦SMCI 就率先反映了電腦硬件這方面出現疑似減價戰。所以這個電腦硬件範疇要多加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