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一星期相信最厲害的股市波動,來自於日本市場,韓國市場及台灣市場。而美國市場則在前一週已經出現明顯的波動,感覺上就是星期一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單日震動,即日美股盤前已經在亞洲時段出現大跌。但在美國開市時,納指期貨已經很快修正,重回18,060點以上。在過去一週也一直徘徊在這個水平以上尋找支持。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更出現梅花間竹的2%至3%波動。最後終於能夠出現N底靠穩,慢慢重拾升勢。歸根究底都是利差交易之下,日圓拆倉活動,令市場一時間明知會發生,但又好像是措手不及。
究竟美股是否已經調整完畢?港股能夠在這一浪跌那麼少,是否開始見底反彈?而美股升浪之中,一直都圍繞着人工智能(AI)概念,及大市值的科技股,這次跌浪大型的科技如Google、微軟(MSFT)亞馬遜(AMZN),在高位下跌了超過15%。Tesla更因為公布業績後持續不濟,股價回跌了近30%。
半導體板塊也在這一次跌浪中,曾出現了傷亡慘重的跌幅,只是有一些業績較好的中小型半導體,如Skywater Technology(SKYT) , CEVA等在公布業績後,出現低位大幅反彈。這不禁令人疑惑,究竟現在大股已經出現問題,還是在減息憧憬下應該要留意小型股份呢?
先討論一下,其實美國那邊通常看波動性的問題,都會留意VIX恐慌指數。其實除了2009年金融危機雷曼兄弟倒閉及COVID-19疫情封關之外,一般VIX水平並沒有超過40水平, 例如歐債危機時希臘破產,VIX指數也曾到差不多水平,而甚至俄烏戰爭,比今次VIX 指數大幅反彈還要低。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09年一直反覆上升至今,中間出現的重大事件,指數最大的跌幅大概亦只有30%左右。
為何會先討論VIX這個指標呢?因為美國股市就是這樣有趣的地方,數據行先,程式盤活躍。一旦有些股價到了某些重要技術位,或者數據上達致某個水平,就會出現敏感的反應。
就算是一眾大型科技或半導體公司,如亞馬遜及台積電(TSM),其實都係去到年初的頸線支持位便止跌回升。但技術面歸技術面,AI的故事還可以繼續談下去嗎?
由NVIDIA被傳出新晶片有機會交付延遲的情況,引發市場擔憂。其實當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市場看淡的情緒自然會配合一些俗稱鬼故事令市場更糟糕。但事實上又是不是太大影響? 理性一點去看,一定是看月底NVIDIA的業績後才知道指引是怎樣看。但NVIDIA的長久合作夥伴超微電腦SMCI 就率先反映了電腦硬件這方面出現疑似減價戰。所以這個電腦硬件範疇要多加留神。
另外就是雲端服務方面,現時生成式AI到底能帶來增量主要是雲服務、廣告、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亞馬遜,谷歌及微軟被稱爲美國的「三朵雲」,他們分別的資本支持投入度也不少。亞馬遜上半年的資本支出(包含電商業務)也較去年增加 27%,達到 325 億美元,預計2024下半年的資本支出還會增加,主要用於新的雲端基礎設施。Google在2024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大增90%,主要是由基礎設施驅動,CEO Pichai 表示,對 AI 的投資不足風險遠高於投資過度的風險。微軟資本支出也增加了78%,CFO認為資料中心是長期資產,將在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貨幣化,目前第二季雲端運算的成長受制於產能不足,而非客戶需求不足。
可見三間公司也對於AI投入到還是不能抽離。大股之中,今篇內容先討論亞馬遜(AMZN ) 及半導體台積電(TSM ) 。
2024年第二季度,亞馬遜AWS收入262.81億美元,按年增長18.7%,略好於預期,淨利潤增長小幅放緩,且AWS的營業利潤率按季下滑了0.6%,符合預期,但市場反應是負面的,認為增長放緩,電商業務表現不佳,會擔心對AI領域大幅投入,能否可以幫到實際收入。
而事實上亞馬遜其中背後有一大伏點,就是其所投資的Rivian(RIVN)能否有改變弱勢現象,多於美國股市經濟是否少了人用亞馬遜。
RIVN公布的第二季財報,營收11.58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1.7億,毛利、營業利益、淨利虧損都較去年同期擴大,自由現金流大約是負現金流10.37 億,燒錢的速度較前兩季明顯放緩,以目前的燒錢速度來看,Rivian應該無法撐到新一代MSP車型上市(2026 年),但還好公司已在6月底獲得福士汽車(Volkswagen)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