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說了一句量子計算還要等15年以上,隨即引發一批量子計算概念股暴跌,其實作為投資者,應該要自問一句,到底是黃仁勛太有影響力?還是量子計算真的只是一個炒作概念?
什麼是量子計算?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1和0」講起,這是我們現在的電腦技術的基礎邏輯,即使是超級電腦也好。一部超級電腦每秒可以運算一千兆(10的15次方)次以上,但說到底,它的基礎也只是用1和0是計算,只是超級電腦計算速度很快,可以一秒計算很多很多次而已。
量子電腦卻是一款全新的基礎,傳統電腦計算有多快,就等同看一個跑手(比特、bit)跑一條直路有多快,量子電腦卻是看同一時間能夠有多少個跑手(量子位元、qubit),而且每多一個跑手,所得出的結果不止是多一倍、兩倍,節省的運算時間是會出現指數級的減少。
例如Google最近發布的全新量子晶片Willow擁有105個量子位,根據Google說法,這款晶片能在不到五分鐘內完成當今超級電腦需花費10澗年(10的25次方)才能解決的運算。
量子計算是否值得投資?
也就是說,量子電腦一旦出現,將會令我們現在最需要的算力供應出現跳躍性增長,可以說是一下子從石器年代跳到子彈火車、太空人上太空的感覺。
所以量子計算是否值得投資?當然是值得的,但投資者是否應該今日就去開始投資,我覺得是充滿疑問,是那一家公司會跑出?盈利模式如何實現?
正是因為沒有人可以解答這些問題,才會因為一個知名人士的一句說話而出現這樣的跌幅,因為沒有事實證據可以反駁黃仁勛,才會沒有人敢出手撈底接貨。
如何認證長期投資價值
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總會有一班人很看好,然後又有一些傳統工業的大佬出來說反對觀點,就算是AI人工智能,都會有人說AI功能只是噱頭。
但根據Gartner的研究顯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在全球企業採用率已經有20%,即是生產一件產品或服務的過程當中,有五分一企業用了AI幫助生產。
麥肯錫研究顯示,近5年全球企業的AI使用率大幅提升,2022年有50%的公司部署了AI,遠高於2017年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