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對我有認識,都知我多年前,在初踏出社會工作時,為完成目標,進行了一些反邏輯的儲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正職人工$8000儲$10000」。
由於當時我定了「5年累積$100萬」的計劃,我知道初期資金對於將來的財富有深遠的影響,因為財富會愈滾愈大,今天的一萬比明天的一萬更有價值。
正是這個原因,令我在初踏入社會時非常重視初期資金,亦令我決心定下一個儲錢計劃,就是每個月要儲到$10000。
當時定下目標的一刻我正職人工只有$8000,要儲到$10000看似不合常理,而當我將這個目標與朋友分享時,他的回應是:「不可能」。
但我並沒有理會他,我仍將目標大膽定下,因為我知道世上有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實都是有可能的,同時我明白這個儲錢計劃的重要性,這個計劃每廷遲一年開始,損失的絕不止十二萬,而是二十萬,三十萬或更多的財富。
改變儲蓄概念
一般人的儲錢方法:收入-支出=儲蓄
我使用的儲錢方法:收入-儲蓄=支出
由於儲蓄是被我要求固定的數目,可調整的就只有收入及支出這兩個項目了:
↑收入 ↓支出
定下目標後,下一步就是思考怎樣去完成這個目標,首先是控制支出,我會運用個人收支表,記低每天的消費總數,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胡亂消費,這習慣早在讀書時期已養成,至今天維持了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