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佈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確實顯示香港在人均財富排名上表現突出,香港以人均淨資產(中位數)為58.2萬美元(約454萬港元)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瑞士68.5萬美元和盧森堡67.8萬美元,超越新加坡48.2萬美元和美國55.1萬美元,過去幾年的疫情影響全球運載經濟能力,香港人就是有獅子山下精神,無論幾許風雨也可以由谷底彈起。
相比2022年,香港人均財富增長5.5%,反映經濟復甦,如股市上升,樓市回穩及資產價格回升的影響,香港高人均財富的驅動因素,房產價值主導,香港房價雖然放緩,但是長期居高不下,又有剛性需求,租金價格過去幾年不跌反升,住宅物業佔家庭資產比例極高約60%,即使房價近年波動,但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估值仍支撐財富數據。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高淨值人群⋯⋯例如投資移民、企業家、新來港的高端人才計劃,這批人士持有大量股票、債券及離岸資產,拉高平均值。統計方法影響人均計算,香港人口僅750萬,又屬於全球低風險、低稅率的國際大都會,少量超高淨值人群,如全球富豪家族成員在香港落戶,建立其「家族辦公室」,並帶入全球資產管理到香港投資顯著拉高平均數。
若公布中位數財富,可能更貼近普通市民真實情況,例如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30萬港元/年,與平均財富差距明顯。與新加坡的對比,新加坡人均財富為48.2萬美元(約376萬港元),略低於香港,但需注意:新加坡政府組屋政策使住房自有率達89%,且房價相對合理,民眾負債壓力較低。新加坡金融資產(如保險、基金)分佈可能更均衡,貧富差距較香港小(香港基尼係數0.539,屬全球最高之一)。

潛在爭議與現實挑戰,貧富懸殊問題,香港基尼係數長期高企,頂層1%家庭可能持有全港47%財富,底層50%家庭資產佔比極低。生活成本壓力大,高人均財富不等於生活品質,香港住房開支佔收入比例超40%,普通家庭流動性資產有限。若港元因聯繫匯率制波動或本地通脹加劇,實際購買力可能被高估。簡單來說就是數字背後的雙面性,國際競爭力象徵意義,高人均財富反映香港作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和自由經濟體的優勢,吸引全球資本。
但存在結構性矛盾,財富集中於少數人及不動產,普通市民未必受惠,社會流動性不足仍是隱憂。建議讀者結合其他指標,如貧富差距、住房負擔、收入中位數,綜合評估香港真實經濟狀況,而非僅依賴平均財富數據。

全球政經環境複雜,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更為有利,因為香港背靠偉大的祖國,投資環境穩定,亦有預見性,可讓投資者或家族辦公室的財富增值或保值,全球保險業的龍頭公司在香港發展多年,香港保險業監管架構非常完善又有保證,香港保險產品設計靈活,配合投資、儲蓄、傳承各項細節功能,非常成熟。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就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寬免方面,政府正草擬修例,容許包括私人借貸、虛擬資產、碳信用等,都能合乎要求作稅務寬免,同時正構思如何讓私募基金在申請稅務優惠時更加便捷等。
剛剛3月26日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不僅為環球精英搭建交流平台,更進一步彰顯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何成為一個培育夢想、處處商機的環球家族辦公室樞紐。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更為關鍵。憑藉完善的獨立監管制度及普通法的法律體系,香港將持續深化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在全球保險及法律舞台上展現這座城市獨特的價值與機遇。
在全球超高淨值人士持續增長的趨勢下,家族辦公室已躍升為超高淨值財富管理的重點發展領域,香港法律界及保險業也會受惠於此,家族辦公室不僅承載財富傳承的使命,更驅動創新投資與社會影響力的融合發展,香港的未來發展在國家的支持下,必定發展更強更大!
( 免責聲明:以上資料部份轉載自公開網頁、報章報道、政府網頁,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專欄作者對當中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內容和時效性不作任何保證,亦不承擔任何因使用本專欄內資料而造成的損失以及任何法律責任。請各位讀者自行核實所有資訊,並在有需要時就具體情況尋求專業人士及法律意見。)
張偉良博士簡介
社會活動家、資深投資者、註冊理財師、保險業知名人士。20歲拿着港幣$200元開展保險事業,24歲年薪過百萬,32歲成為長江集團旗下保險公司高層,現為全球最大保險集團首席區域總監。
Roy從事保險業三十多年來獲獎無數,曾獲 HKMA傑出推銷員獎(DSA) 、連續多年成為國際百萬圓桌會會員(MDRT) ,連續多年成為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得主 (DMA)及全球最高管理成就獎得主(MAA)。
現任:
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 會長
大灣區卓越企業家協會 會長
香港保險業總工會權益委員會 主任
保險業行業培訓咨詢委員會 委員
職業訓練局學徒訓練委員會 委員
僱員再培訓局保險業咨詢網絡 成員
註冊理財師學會 總幹事
澳門金融從業員協會 顧問
首創保險 爆料平台 電郵即覆
email : talk2ph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