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明社會,需要貨幣作為交易工具是正常不過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口的增加,貨幣基礎適度的擴張亦是有實際的需要,因為無論是人民、政府、土地主及資本家,都需要貨幣作為交易工具。
紙幣只是貨幣的基礎,因銀行系統能將貨幣增加,當你將紙幣存入銀行後,銀行只需保留一少部分,其餘大部分都會借出,這些被借出的錢又會經兜轉後存入銀行,之後再借出,系統會重覆這動作很多次,令貨幣供應增加。
政府制定、發行某交易工具作為貨幣對社會有實際的需要政府日常的運作,有收入及支出,理論上收支要平衡的,因政府的功用並非賺取盈利,而是一個分配財富的機構,所以,政府分配財富的模式,將影響社會的財富分配。當然,政府除了利用收支去分配財富外,不同的政策、稅制等,亦同樣將社會的財富分配。
在理想的世界中,政府能做到無私的情況,從社會實際需要,將財富分配至不同階層的社群。但在現實的社會中,就算是民主社會,也會出現權貴控制政府的情況,只要能暗中掌控,就能透過控制政策、資源分配、稅制等,達至「財富分配給自己人」的效果。
而當政府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往往就會利用發行貨幣(即偷錢策略),在人民的財富中暗地裡偷去一部分,以供政府甚至是控制政府的人去享用。雖然政府不是直接印紙幣作為政府收入,但把戲背後的原理與這無異。
之前說過,政府是分配財富的機構,當政府暗中偷去人民的財富轉到自己的手後,這些財富會進入「系統」在社會中重新分配,而大部分的財富都不會分配到普通人的手中。只要偷錢行為(發行貨幣速度)緩慢地進行,就算不斷又不斷地發行,那人民亦不會發覺不妥,當人民習以為常後,那偷錢的行為就成了合理化。而背後所進行的是,偷到的錢會先落在政府手中,最後會落入主人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