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香港股市重回2016/2017年?

22-07-2025
a20250722a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市強勁反彈,恒生指數上漲20%。 截至2025年6月底,香港股市總市值達42.7兆港元(約5.47兆美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33%,2024年全年增長20.9%。

在此期間,日均成交額達2,40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104億港元大幅成長118%,較2024年全年增長82.5%。 若此勢頭持續,2025年的日均成交額可望打破香港股市的歷史最高紀錄。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此外,2025年上半年的集資總額達2,808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665億港元大幅增加322%。 2025年上半年每月平均集資額為468億港元,較2024年全年每月平均集資額159億港元成長195%。 市值及恒生指數的上升,令投資者的財富增加,從而帶動更多人參與香港市場的集資活動,包括首次公開募股(IPO)和股票配售。

香港IPO市場表現在2025年上半年明顯回暖,擺脫了從2018年開始的長期熊市。 自2018年1月恆生指數見頂以來,香港股市連跌數年,IPO市場在2022年至2024年間跌至谷底。 然而,2025年IPO集資活動復甦。 2025年上半年共有44家新股上市,較2024年同期的30家成長47%。 2024年全年僅有71家新股上市,為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2025年上半年透過IPO募集的資金總額達1,07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99%。

然而,2025年前五個月的IPO活動受到中美關稅問題的負面影響。 2025年5月中美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後,IPO活動開始回升。 因此,前五個月IPO市場的表現略顯低估。

光是2025年6月,就有15家公司IPO,佔上半年IPO總數的34%,募集資金279億港元,佔2025年上半年募集資金總額的26.1%。 將2025年6月的融資活動與往年每月的IPO活動進行比較,2025年6月的IPO市場與2020年至2024年的熊市相比已有顯著改善。

自2025年以來,已有44家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按市值加權,其IPO回報率為16.2%,首日中簽率為64%。 2025年6月,15家公司IPO的報酬率為9.6%,中簽率為67%。 如此強勁的復甦令人回想起2016/2017年期間的強勁表現。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綜上所述,鑑於2025年上半年日交易量和IPO活動顯著改善,我們認為香港股市已走出2018年至2022年的長期下行趨勢(熊市)。 關鍵統計數據顯示,繼2012年至2015年後,香港股市的表現與2016/2017年的復甦類似。 因此,投資者應避免將2025年及未來的趨勢與2020年至2024年的熊市和盤整市場趨勢進行比較。

資本流入導致香港公債殖利率下降

儘管港幣與美元掛鉤,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香港10年期公債殖利率(HK10Y)一直低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US10Y),這主要是因為資本流入香港。 HK10Y與US10Y之間的利差已顯著收窄。 然而,自2023年10月以來,收益率利差再次逐漸擴大,顯示流入香港市場的資本不斷增加。 投資於10年期債券的資本通常反映了長期投資意願。 這筆巨額資本流入是2025年香港IPO市場成功的關鍵基礎。

資料來源 Tradingview.com Invbots

2025年上半年IPO市場概況-兩極格局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呈現兩極格局。 共有27宗IPO,集資額低於5億港元,以及5億至10億港元,合計佔2025年上半年IPO總數的50%以上。

然而,這兩類IPO合計僅佔總集資額1,230億港元的8.3%。 相較之下,只有三宗IPO被歸類為大型IPO(集資額超過1億港元),分別是寧德時代(3750 HK)(集資額4.1億港元)、江蘇恆瑞醫藥(1276 HK)(集資額1.14億港元)和佛山海天(1.01億港元)超過1億以上的總資,且這三宗IPO集資額佔上半年總集資額的50%以上。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2024年12月,港交所發布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眾持股量門檻分級制度的新諮詢文件後,港交所實施了基於上市股票預期市值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眾持股量分級制度。

  • 對於市值超過300億港元的公司,最低公眾持股量可低至10%的股份或45億港元的市值(以較高者為準)。
  • 市值超過700億港元的公司,最低公眾持股量可低至5%或70億港元的公眾持股。

這使得大型H股IPO的自由流通量遠低於傳統25%的最低標準,也能滿足上市要求。 因此,在2025年上半年,60%的IPO公司的自由流通量低於15%。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IPO後股價表現的強勁反彈。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預測IPO後股價表現的最佳領先指標

我們查閱了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所有IPO的統計數據,以確定哪些指標可以作為未來IPO價格的有力領先指標。

基石投資比例與IPO後股價表現的關係 (D0/D5)*

A graph with numbers and a number of numbers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 D0 IPO首個交易日,D5 IPO後第五天

** 藍點旁的數字為股票代號

經過5個不同IPO指標的分析,我們發現IPO後表現的最佳領先指標是國際發售超額認購倍數(剔除2倍以下的超額認購後)(回歸係數為0.26,R平方為0.07)。 因此,國際發售超額認購額越高(國際投資人需求越高),IPO後股價的潛力就越大。

資料來源 港交所, Invbots

* 藍點旁的數字為股票代號









美股期權交易戰略專家  張永恒 
張永恒(WALLACE),CFA,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分析師,擁有超過15年的行業經驗,連續多年以來,他被權威刊物評為頂尖的互聯網分析師,並參與了13家上市公司的成功上市籌集工作。 
在過去幾年中,WALLACE從行業研究發展到宏觀量化分析,並開發了一套成功的美股期權交易戰略。他的投資組合在連續多個季度中保持增長,2023年增長率達到了23%。他希望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如何運用期權來提升投資組合的增長,並降低風險。無論是在牛市熊市,他希望大家都能夠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