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統」的設計,就是由原本工作可得到財富,轉成工作只得到現金,若要得到財富,要再做多一步由現金轉化成財富。雖然主人們盡力隱藏財富的定義,但部分人仍能以現金轉取財富,故整個「系統」的設計可說只成功了一半。而下一步就是,不讓將現金轉化成財富。
方法就是進行全面的社會觀念改變,不斷灌輸消費概念的社會,令人們一生追求消費享受,而非追求財富,買入誤以為資產的負債, 不明白甚麼才是真正的資產。由於「系統」中包括教育制度及傳媒,故學校不會教授財務知識,而傳媒亦成為了主人們的工具, 不斷灌輸給要消費的觀念。
而其中一個重要工具, 就是信用卡, 即是令對負債消費形成習慣,當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做的時候,這就成了一件「正確」的事。
這種「先使未來錢」的觀念,以追求消費享樂為人生意義的模式,就會令人民先消費,而最後沒有錢剩,當沒有錢剩的時候,就自然沒能力購買資產。
而人們消費的習慣只會愈花愈多,愈消費只有愈努力工作,獲取更多虛幻的現金,從而再增加消費,最後形成一個循環,令人們一生工作,不斷消費,卻沒有剩餘資金去擁有任何資產。而主人們就能永遠佔據資產,並在沒其他人爭奪資產的情況下,不斷再購買資產,將所有資產都永遠歸屬於主人們的一邊。
可能你會懷疑,眼見很多有錢人都追求高消費的。其實當中的關鍵是,在消費與資產中,他們必然會將資產放在首位,他們不會先消費而無錢投資,他們會先投資買了資產,然後才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