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統」的設計,就是由原本工作可得到財富,轉成工作只得到現金,若要得到財富,要再做多一步由現金轉化成財富。雖然主人們盡力隱藏財富的定義,但部分人仍能以現金轉取財富,故整個「系統」的設計可說只成功了一半。而下一步就是,不讓將現金轉化成財富。
方法就是進行全面的社會觀念改變,不斷灌輸消費概念的社會,令人們一生追求消費享受,而非追求財富,買入誤以為資產的負債, 不明白甚麼才是真正的資產。由於「系統」中包括教育制度及傳媒,故學校不會教授財務知識,而傳媒亦成為了主人們的工具, 不斷灌輸給要消費的觀念。
而其中一個重要工具, 就是信用卡, 即是令對負債消費形成習慣,當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做的時候,這就成了一件「正確」的事。
這種「先使未來錢」的觀念,以追求消費享樂為人生意義的模式,就會令人民先消費,而最後沒有錢剩,當沒有錢剩的時候,就自然沒能力購買資產。
而人們消費的習慣只會愈花愈多,愈消費只有愈努力工作,獲取更多虛幻的現金,從而再增加消費,最後形成一個循環,令人們一生工作,不斷消費,卻沒有剩餘資金去擁有任何資產。而主人們就能永遠佔據資產,並在沒其他人爭奪資產的情況下,不斷再購買資產,將所有資產都永遠歸屬於主人們的一邊。
可能你會懷疑,眼見很多有錢人都追求高消費的。其實當中的關鍵是,在消費與資產中,他們必然會將資產放在首位,他們不會先消費而無錢投資,他們會先投資買了資產,然後才去消費。
主人們太了解「系統」的運作,並不會因「系統」而做成任何不利,所以利益終歸他們,問題是你能否看得到。另外,當主人們建構「系統」時,利用了現金、消費、消費負債這些概念作為當中的重要工具,而當中非常高明地利用了一種技巧,這就是:
「製造需求,製造供應」
若果你手頭上擁有某種產品(這產品可以是任何形態的),但是這產品沒有任何市場價值,那任你擁有多少也沒有用,但若果能創造出市場,製造出需求,那就對你產生極大財富。
【龔成老師簡介】
MBA, MCG, MAP, IPA, CMA(Aust), ACG, HKACG, CESGA, IRC, AHKIoD
過往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多年,專欄作家, 證券業持牌人士;暢銷書《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38全球倍升股》、《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80後千萬富翁》、《千萬富翁致富學問》、《5年買樓4部曲》、《財務自由行》、《圖解股票小百科》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