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晶泰蓄勢大爆發 小心錯失AI 20年黄金期

11-09-2025
a20250911a1

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再度面臨美國政府的政策壓力。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對進口至美國的藥品徵收關稅,據外媒最新報導,特朗普政府正討論針對來自中國的藥品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威脅切斷中國實驗性療法的供應來源,並計劃對美國製藥公司從中國藥企購買實驗性藥物權益的交易施加更嚴格的審查。

更有消息指出,政府可能制定新政策,針對來自中國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進行更嚴格的 FDA 審核,並徵收更高的監管費用,以抑制美國製藥公司對中國數據的依賴。

不過,對晶泰科技而言,影響可能相對有限。晶泰主要負責藥物研發與專利授權,並透過技術合作獲取銷售分潤,藥品的實際生產則由海外藥廠負責。因此,即使美方限制中國藥品出口,對晶泰的直接衝擊甚微,因為公司並不涉足藥品製造環節。

從業務發展及成長軌跡來看,晶泰科技(2228)似2010年的TESLA,以及2005年的騰訊(700),股價上升空間可想而知。

ChatGPT發布不久,我們彷彿看到了類似物種大爆發的盛景。人類理解它的速度,似乎已經跟不上它演化的速度了。2025年8月,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 在其正在進行的400 億美元融資中籌集了83 億美元的新資本,估值達到3000 億美元。在全球人工智能企業來看,晶泰科技無疑是生物版「ChatGPT」,其具備高門檻與稀缺性,勢能驅使其業務進入10至20年的黃金成長期,長線來看,股價具備10倍上升潛力。

唔講其他,先來看看晶泰科技的訂單情況。2025 年 8 月 5 日,晶泰宣布與 DoveTree 完成總規模約 470 億港元(59.9 億美元)的研發管線合作簽約,並已收到協議中約定的首期付款約 4 億港元(5,100 萬美元)。

根據協議條款,晶泰科技與 DoveTree 就多項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大分子與小分子創新藥物資產達成合作,並將針對 DoveTree 指定的一系列靶點展開新藥研發。DoveTree 將獨家擁有相關藥物在全球範圍內的開發與商業化權利。

作為回報,除首期付款外,晶泰科技還有權獲得約 3.85 億港元(4,900 萬美元)的後續付款,以及高達約 462 億港元(58.9 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與銷售分成。此次合作創下人工智慧(AI)結合機器人技術於新藥研發領域的訂單規模新紀錄。

現在訂單已經落實,那麼晶泰科技將如何分年入帳呢?在醫藥界流傳著一個「雙十定律」:一款創新藥從啟動研發到上市,平均成本超過 10 億美元,研發時間超過 10 年,且約 90% 的藥物會在臨床試驗階段失敗。

然而,晶泰科技作為「AI for Science」領域的稀缺標的,正顛覆傳統研發範式,開啟龐大的市場空間。公司透過技術革新,重塑藥物研發的生產力模型,以量子物理、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機器人實驗等前沿技術,推動生物醫藥與材料科學的進展,現今已成為全球化學研發範式革命的引領者。

晶泰科技於 2014 年由一群麻省理工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創立,運用人工智慧、量子物理與雲端超級運算等技術,開發出能提升藥物研發效率、準確率與成功率的智能演算法。2025 年 5 月 21 日,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接受《中國基金報》訪問時表示,公司核心競爭力在於演算法、算力與規模化的機器人系統。

從項目啟動到進入臨床一期,晶泰科技的 AI 藥物研發平均時間可較傳統藥物研發外包企業(CXO)縮短約一半。隨著演算法持續進化與動態調整,研發效率穩步提升,對實驗量的依賴也逐漸降低。未來有望節省高達 90% 的研發時間,並顯著提高成功率。例如,傳統方式可能需兩個月至半年才能完成新藥晶型預測,而晶泰科技的演算法可將時間縮短至兩週以內,從源頭大幅壓縮新藥研發週期。

再舉一例,於 COVID-19 疫情期間,晶泰科技僅用六週時間便協助輝瑞完成口服藥晶體結構預測,使輝瑞的新冠藥物 Paxlovid 提前六個月上市。又如,公司與希格生科合作開發的全球首款 AI 賦能的瀰漫型胃癌藥物,在六個月內即完成中美雙 IND 獲批,並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同時取得 FDA 的孤兒藥認證與快速通道資格,大幅提升研發效率。

根據上述案例推估,晶泰科技有望在五年內完成 DoveTree 總訂單規模約 470 億元(59.9 億美元)的研發管線合作。若以五年平均入帳計算,每年約可認列 6 億美元,折合每股約 1.17 元。配合其「生物版 ChatGPT」的定位、高技術門檻與稀缺性特質,市盈率有望媲美當年的騰訊(00700.HK)。因此,晶泰科技被視為 AI 智能時代的「新騰訊」,股價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