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一篇昂貴藥物的新聞炸爆網絡,一種最新治療血友病的藥物,單劑費用高達350萬美金(約2730萬港元)。不少朋友哇然,真是貧窮限制了想像。這不是特例。如2018年,前世界排名第一,三度奧運羽球男單銀牌得主的李宗偉,患上鼻咽癌,進行了33次質子治療,花費超過900萬港幣。
註冊理財師 / 梁仁富博士
自願醫保可以為自己和配偶扣稅,就好多人都知道。但又是否知道,可以幫指明親屬投保,也可以享受到稅務優惠呢? 以下為大家仔細剖析。自2019年4月1日起,《稅務條例》(第112章)在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方面,新設一項特惠稅務扣除。
近年香港很多高淨值客戶流行一種新的理財方式,就是採用銀行批出的保費融資方案(Premium Financing)來做保單,坊間多數稱呼為「保費融資」。通常做的方法,就是客戶將保單抵押給銀行,銀行就可以批出一筆貸款,而客戶就可以利用這筆貸款繳付大部分的保費。
貧血 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指身體內健康的紅血球或血紅蛋白(血紅素),低於正常水平,繼而降低血液輸送氧氣至全身各組織的能力。貧血 患者會感到疲乏及出現其他症狀,例如﹕臉色蒼白、氣促、 心跳加速、頭痛和暈眩。貧血有很多類型,包括:缺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 、地中海貧 血、惡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失血性貧血 。
隨著平均壽命不斷上升,醫學昌明,以及病菌的不斷進化,多年前投保了危疾 的客戶不禁懷疑,之前的危疾 保障足夠嗎?是否需要升級?很多客戶都有這個迷思,也有不少人覺得有份舊的危疾 已經足夠。殊不知,時移勢易,舊的危疾看似便宜,但是沒有解決現在實際面對的問題。筆者和各位細細分析。
保險買得多,投保前又是否有留意不同保險類型的「不保事項」呢?如果因為投保前身體出現已有疾病而導致不保,保險公司會有一份獨立的文件讓投保人簽署確認,才會批核保單。而正常情況下,大家也要特別注意各類型保險,不同地區保單的不保事項。以下用香港和國內最常見的四種類型險種(人壽、醫療、危疾、意外),讓讀者有個初步的了解。
香港中文大學2019年一項調查顯示,本港大約4成30歲以上人士有膝關節痛問題,相對20年前同類調查,結果翻倍。如沒有適時處理傷患,任由關節退化,病情嚴重可以影響正常生活,令人舉步維艱。 關節退化無法逆轉,如要處理膝關節的問題,可按個人病情接受不同手術,如「全膝置換手術」,即俗稱 的「換骹」。患者經過手術及物理治療後,依然有機會重新正常走路。
坊間近年流行“運用財技”,利用現在低息環境,貸款套利 賺取高投資回報的儲蓄/基金產品“投資”。對於年輕可承擔風險的人士尚可一試,但是對於鄰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一族,始終不願意承擔“任何” 風險。筆者在此介紹一個“保證”令到資產持續增值,又可以馬上“回收”未來30年租金的方法。
本地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全港約有 7.2% 的人口患有乙型肝炎,即有約 54 萬宗感染個案,而丙型肝炎患者則佔全港 0.3% 的人口,約有 22 000 宗個案。當中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並無病徵,亦不察覺自己已經感染了肝炎病毒。
1978年4月7日,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聯合會,決定將每年的5月17日定為“世界高血壓 日”,旨在引起人們對防治高血壓 的重視。據衞生署進行的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 的總患病率為27.7% ( 女性為25.5%男性為30.1% ) ,其中47.5% 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