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美股的無限憧憬與「現實世界」的水深火熱

08-02-2024
rendering-person-with-different-personalities (1)

最近三年,美國金融市場的戲路和節奏都非常相似。在第四季吵嚷著減息、重啟寬鬆,美元轉弱;在第一季減息希望落空,美元重現強勢,然後就發生一個小型的金融動蕩。已被解決的地區性銀行危機,忽然重臨,去年有本事收購SVB資產的紐約社區銀行,踏入2024年股價急跌六成,更被穆迪下調信用評級至垃圾級別。然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又現身安撫市場『乜事都冇』。

『乜事都冇』已經成為市場共識。全球金融機構的債券資產價格下跌了60%,『乜事都冇』;商業房地產空置率向著20%進發,租值大減,『乜事都冇』;地區銀行連環倒閉,『乜事都冇』;信貸違約壞帳急升,『乜事都冇』。在這種『乜事都冇』的環境下,美國住宅價格與收入比率創歷史新高的7.6倍;美股升幅及估值大幅超前全球股市,標普500市盈率達到24倍,而MSCI ex US市盈率只有15倍,差距創歷史性的160%,不單全球股市的估值向美國市場傾斜,連美國市場內也集中向少數科技股傾斜。美國的經濟數據也在告訴市場『乜事都冇』,GDP持續超預期增長、勞動市場高燒不退、失業率破紀錄長期在4%以下、消費信心保持強勢、消費信貸與存款比率維持低位,一切都很安全。

不過,這種『乜事都冇』的表象,掩蓋了原來美國市場有三分一上市公司處於連續虧損、有二分一公司以高雙位數的速度錄得盈利倒退。勞動市場上,原來全職職位減少了過百萬、大企業以裁員提升效率、經營相對困難的中小企招聘意欲降至多年低位,那麼到底誰在招騁呢?另一方面,如果美國人的口袋仍然飽滿,為什麼愈來愈多人要兼職幾份工作呢?我相信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都是真實的,但數據之間的矛盾愈來愈明顯時便需要額外警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