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局⾯風起雲湧,波譎雲詭,彷彿危機處處,但通脹壓⼒也⼗分巨⼤,我們不可能因為擔⼼⿊天鵝⽽放棄投資。無法預知危機實際是怎樣的,包括無法準確預⽰戰爭爆發及其規模,雖然知道政府債務危機存在,但也無法預知出現時間;還有就是AI 發展泡沫化及其爆破。
無法預測但⽇⼦還是要過,我們試圖將問題重新定義,那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從危機初期到結束期間獲取最⼤購買⼒。
周末學習,以下是⼀些⼼得總結。在分析當前形勢時,⾸先要知道風險所在。政府債務過多、貨幣政策扭曲,以及地緣政局不明朗不是什麼秘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更重要的是,這些憂慮過去數年出現不同演化,未來也可能以有別於現時所知所想的模式出現。
30 多年過去,美國政府債務從1 萬億美元,如今已膨脹⾄34 萬億美元。2008 年⾦融海嘯爆發時,公共債務佔國內⽣產總值(GDP)比率為62%,如今已翻倍⾄120%。⾦融海嘯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為6000 億美元,如今已擴⼤⾄7.5 萬億美元。回顧上世紀六⼗和七⼗年代,美國⼤部分時間陷於與蘇聯的冷戰,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均令⼈憂慮。
可以看到,所有這些新問題都包含舊有元素。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都⾯對過多的政府債務、⼲預市場的央⾏,以及危險的地緣政局。舊有的憂慮發展成新的模樣,產⽣新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多年來財政和貨幣穩定性持續惡化,並勢將進⼀步加劇,但同時企業盈利和GDP 繼續增長,⾼風險資產亦產⽣具吸引⼒的回報。⼈們⼀不⼩⼼就可能忽視各種憂慮,部分由於我們已習慣於決策者和央⾏官員把問題拖延,部分則是由於太多末⽇論者作出不準確的預測。
投資者各有不同的財政⽬標、現⾦流需要、時間表,以及各⾃⽣活和狀況需要量⾝訂造的解決⽅案。雖然⼈最終將走向死亡,但在那之前我們都需要⽣活,需要照顧家庭。換⾔之,我們在等待長遠無可避免發⽣的事情時,不應忽視短期和中期變化。
這些風險聯合起來或者分開來看,歷時已有數⼗年,經過時間驗證並可達到實際財政⽬標的投資⽅案有沒有?答案在於有增長動⼒且持續穩定派息的企業⾝上,這是⼀套攻守兼備的⽅法。
從數學上來看,若投資者希望取得10%的年回報,可以是5 厘股息收入加5%股價增長,或者1 厘股息收入加9%股價增長。同樣是尋求10%回報,⼀半回報來⾃股息的策略和只有1 厘⾄2 厘回報來⾃股息的策略,兩者的波動性截然不同。簡單⽽⾔,價格波動對於把握價格波動趨勢的要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