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十二月五日發表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闡述政府的願景和使命,以及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特區政府十二月五日發表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闡述政府的願景和使命,以及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早幾日一篇昂貴藥物的新聞炸爆網絡,一種最新治療血友病的藥物,單劑費用高達350萬美金(約2730萬港元)。不少朋友哇然,真是貧窮限制了想像。這不是特例。如2018年,前世界排名第一,三度奧運羽球男單銀牌得主的李宗偉,患上鼻咽癌,進行了33次質子治療,花費超過900萬港幣。
近日,港股或美股的表現都出現強勁反彈,當中恒指由10月低位14687點,回升至近日重建接近19000點水平,短短兩星期內波幅達到接近4000點。不少投資者會疑問,為何恒指波幅如此大,目前大市是否已經見底回升?未來投資應該如何部署呢?
一個真實的故事,最近有一位讀者分享一件索償個案,事源讀者有一位客戶13歲小朋友近2個月每天走路都是一高一低,疑似長短腳。小朋友以前沒有這種情況出現,有一日小朋友的爺爺見到此情況就叫家人不要忽視,馬上帶小朋友去看醫生。
近年香港社會很多人也慨嘆很難擁有機會向上游,最近也有基層青年團體調查發現,有四成人認為辛勤工作也無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近七成市民認為家庭背景決定未來一生,生長在有錢家庭會贏在起跑線。
因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而保險發展亦因應市場需求作出調整,令近年保險產品百花齊放,當中加入了數碼支援服務,令服務更貼心和照顧到客戶所需。而蘇黎世保險(香港)(「蘇黎世」)在產品、服務各方面,結合了更多科技數碼幫助,尤其對「投連險」服務更是提升不少,因此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2–香港站」中,贏得「傑出創新產品/服務獎(壽險─財富)」的獎項。是次請來蘇黎世人壽保險業務的行政總裁歐睿暉(Geoffrey)介紹公司去年的成就。
上期專欄刋出讀者反應熱烈,當中也收到不少讀者詢問有關於返回內地工作包括大灣區 發展保險業的常見問題,筆者也詳細講述在內地入職的學歷基本要求及每年學分的制度。也有讀者詢問在一國兩制下為何二十大之後會影響香港的保險業的經營環境?
二十大對於香港保險業有甚麼影響呢?五年前十九大至今,內地和香港關係發展迅速,加上推出震撼世界的大灣區策略,大灣區就是吸納全球人才,包括: 港澳台同胞回歸祖國的發展策略,所以我們作為香港保險業的一份子,也非常留意二十大所發出的訊息。
自願醫保可以為自己和配偶扣稅,就好多人都知道。但又是否知道,可以幫指明親屬投保,也可以享受到稅務優惠呢? 以下為大家仔細剖析。自2019年4月1日起,《稅務條例》(第112章)在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方面,新設一項特惠稅務扣除。
恆生指數一浪低於一浪,今天恆指甚至跌破16,000點,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低位反彈之後從未再遇到過的新低。中概股,科技股全部都跌至新低。投資市場岌岌可危,另一邊廂昨天跟一位銀行朋友吃晚飯,他說有一位大客戶成功在他們銀行爭取到4.3%的半年定期利息,似乎現在很多朋友都放棄投資,轉戰最穩定的收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