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制宜很重要,環境不同,應重點觀察的因子也會改變。華爾街有句彥語「Don’t fight the Fed」,總之股市升或跌,總是與聯儲局的金融政策取向高度相關。過去兩年美股的表現和市場的關注點,有8-9成都是在預測聯儲局的降息時間和幅度。搞得每個月的通脹和每星期的就業數字,忽然成為股市向左走向右走的理據。

因時制宜很重要,環境不同,應重點觀察的因子也會改變。華爾街有句彥語「Don’t fight the Fed」,總之股市升或跌,總是與聯儲局的金融政策取向高度相關。過去兩年美股的表現和市場的關注點,有8-9成都是在預測聯儲局的降息時間和幅度。搞得每個月的通脹和每星期的就業數字,忽然成為股市向左走向右走的理據。
美國聯儲局自8月以來步入減息週期,聯邦利率從5.5%已下降至4.75%,預期利率進一步向下;相反,澳洲央行行長Michele Bullock堅持鷹派,一直警示通脹風險,幾個月以來維持指標利率在4.35%,甚至放話有加息需要。
2023年7月標準普爾500指數曾高見4607點,距離2022年1月的4818點只差4.6%。但自10月底以來,美股極度強勢,在股神接連減持股票、增持現金之時,在這12個月的時間裡,標準普爾500指數現了11支陽燭,最近高位達到了5872點,較去年10月低位足足升了43%!
出版了將近兩年的《美元霸權衰落時》講到美國濫用美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令美元地位在交易效率和信用兩方面都出現裂痕。不過,由於短期未有替代工具出現,美國仍然有能力在美元地位下降的軌道中興風作浪,遲早引發又一次的金融事故。
This time is different。無論任何年代,任何國家,每一次金融危機發生前,財經專家們都發出『這一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的聲音,聲稱舊的規律不再適用,新的環境與過去的災禍危機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日本人不單失去了旅行的能力,日圓貶值令入口成本急增,靠進口原材料生產的經營者苦不堪言: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發佈的《全國企業破產情況》顯示,2023年負債總額超過1000萬日圓的破產企業數量同比增加35.2%至8690家。今年以來日圓再貶值超過一成,可以想像到今年的經營環境更差。
道氏理論歷史相當悠久,最早是為探究經濟景氣循環的規律,經過百年發展,成為了今日技術分析的原點。它認為市場存在一個可以依循的移動趨勢,股市反映經濟,自然也會以類似於經濟走勢而行。其理論之一,它觀察不同行業與大市之間的表現變化,便能夠把握當下周期所處的位置和預測未來的走勢方向。
輝達市值隨時成為世界一,執行長黃仁勳頻頻亮相,除了興奮得在「波衫」上簽名外,也四處演講做足百二十分的宣傳,一邊分享成功哲學,一邊說好台灣故事。就在十日前,黃仁勳在台大綜合體育館演講,簡單用一句話震撼全台胞:『台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全世界的支柱』。